欢迎来到得宠网,您可以在这里系统的学习到有关宠物饲养等专业知识!
首页 > 网友投稿 > 正文
曹苍斌头像
曹苍斌

2023-08-24 07:08:16

游客

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有哪些(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有哪些论文)

今天得宠网给各位分享传播效果研究方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有哪些(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有哪些论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有哪些

从大众传播学主流研究方法来说,有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等以量化取向为主的方法和访谈法、民族志、个案研究等以质化取向为主的方法。

传播学有哪些著名的理论

1、子弹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作用于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或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它们的行为。

2、有限效果论,主要观点是: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有限的。传播不是单方面的行为,受众也非被动、孤立的个体,每个人都与社会网络中的其他人发生联系,并相互影响。

3、沉默的螺旋,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4、第三人效果,们在判断大众传媒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对“我”或“你”未必产生多大影响,然而对“他”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5、知沟理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什么过程

卡茨对传播效果研究历程的分析分为三个阶段
1、昙花一现期(1935-1955)。

2、苦闷焦虑斯(1956-1960)。

3、凤凰涅磐期(1960-1977)。

怎么做广告

其实做广告的方法并不难,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当过消费者,所以只要在做广告时,永远把自己的脚穿进消费者的鞋里,不要换了位置就换了脑袋,就不难找出你要和消费者说些什么。
广告策略
找出具有销售力的产品利益点,即对消费者的承诺。

广告不是万灵丹,做广告之前。一定要先想清楚你为什么要打广告。一般想要做广告的需求都是想借由广告来提高业绩。但千万要注意,业绩下滑或是未达一定水平,都只是病征,非病因,所以一定要找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广告策略是管理创意与协助创意产出的工具。 在这个阶段,要详细检视各个方面。诸如产品。 消费者、通路、市场、竞争者与传播策略,目的就是要找出病因,然后才能用适当的广告策略治疗。
创意策略
经过大创意单一诉求的包装,就是不只单凭一个销售信息,还要透过该品牌独具的主要概念,利用视觉或听觉的创意表现将之表达出来。

“孵创意”最痛苦。有时候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但最常见的是早上10点要提案,清晨5点还没找到"大创意’,此刻那是怎一个“闷”字了得!
找寻大创意,莫忘创意指南三要件,切记你玩的是“客户的钱”,不是自己爽就好。
媒体策略
透过能与目标消费者产生对话的媒体。将此产品利益点信息送达消费者耳目之中。

在完成广告的制作后,接下来就是要教大家如何在媒体上玩把戏。好的广告要让目标消费者看到,才能发挥广告效果,如何在有限预算下。克服媒体杂音。做最有效的媒体安排与购买。是广告运动成功与否的最后一道关卡。
对媒体预算极少的客户而言,利用网络的兴盛与其包罗万象、无远弗届的特质,在网络上用创意搞把戏,吵起话题,用最少的钱创造最大的广告效益,是一个值得投资创意的新领域。
广告效果评估
期盼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兴趣、激起欲望、留下记忆,进而产生你需要的行为或认知。

此效果评估阶段主要是对消费者进行追踪研究,从消费者响应中取得信息,并评估消费者的 反应是否达到预期的广告效果?而后,广告公司 或广告客户会再依据消费者需要,重新调整并修 正传播计划,以便让广告发挥对症下药的效果

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有什么代表性的研究. 急用 谢谢 !

1魔弹效果论,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理论”,这是一种有关媒介具有强大效果的观点。它的核心内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这种理论流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30 年代,到40 年代这一理论便为宣传的实践所打破。代表人物拉扎斯菲尔德、西多尼·罗杰森。这种理论认为,受众就像射击场里一个固定不动的靶子或医生面前的一个昏迷的病人,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毫无反抗能力,只要*口对准靶子,针头扎准人体某部位,子弹和注射液就会迅速产生出神奇效果。受众消极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受众的性格差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讯息,讯息直接改变态度,而态度的变化即等于行为的变化。 传播媒介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几十年内,大众传媒如报刊、电影、广播等迅速发展并普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人们普遍认为大众传播具有惊人的强大效果,传播研究者认为大众媒介具有“魔弹式”的威力。代表这种观点的理论被称为“*弹论”、“魔弹论”或“皮下注射论”。这种观点产生的理论背景是西方盛行的本能心理学和大众社会理论。本能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正如动物的遗传本能反应一样,是受“**-反应”机制主导的,施以某种特定的**就必然会引起某种特定的反应。大众社会理论是在孔德、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和韦伯等有关工业化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认为,大众社会中的个人,在心理上陷于孤立,对媒介的依赖性很强,因而导致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大。


2。有限效果论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
  “有限效果”论的代表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克拉帕。他们通过实证调查揭示了大众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许多制约因素,对理解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复杂性是有意义的;但是,他们的结论过于强调大众传播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这就脱离了现代信息社会的实情。在70年代以后,“有限效果”论受到了人们的批评。


3、适度效果论时间: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观点: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的那么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应该从受众这个角度来衡量,并且从长期效果来衡量。
从考虑“what can the message do to the audience”,
到考虑“what can the audience do with the message”
代表性研究;议程设置理麦库姆斯和肖《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1972
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4、强大效果论 概述
时间:20世纪70年代后
观点:强大效果论重新强调大众传播有巨大的效果,但是与*弹论不同,强大效果论强调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而是复杂的、间接的;不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是微观的、个体的,而是宏观的、社会的。代表性研究:
●诺纽曼:沉默的螺旋理论
1973《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
大众传播所鼓吹的观点被人们认为是主流观点,于是持异见的人避免发表自己的意见,人际支持也随之减弱,最终“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的意见。”
第一,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趋同心理,对社会孤立的恐惧)
第二,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第三,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影响和制约舆论。

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传播学四大宏观效果理论是哪些?

1、传播学四大宏观效果理论包括:“议程设置”理论(agenda setting); 沉默的螺旋理论(spiral of silence); 培养理论(cultivation theory)以及知沟理论(knowledge-gap theory)。(不过个人认为,还可以加上第三人效果the third person effect理论)
2、议程设置”这一理论,在学术思想上与李普曼的“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是一脉相承的。李普曼认为存在于我们头脑中关于世界的看法,与现实相比,这种看法总是不完整的,并且通常是不准确的。我们的行动是对这个拟态环境的反应,而不是对真实环境的反应。而新闻媒介是“外部世界与我们头脑中的图画”之间的桥梁。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多通过媒介来进行。同时,每天发生的新闻事件有很多,新闻媒介没有能力去采集新闻信息,也没有能力将所有的新闻都告知公众,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只能根据职业规范,对新闻信息进行选择性的报道。所以,媒体可以通过报道某些特定的新闻事件,以及通过新闻的顺序以及长短等影响我们对于新闻事件及其重要性的说法。
但是,对于公众关心的议题而言,新闻媒介并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或是认识渠道。议题也可以分为显性议题(obstrusive issue,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议题)以及隐性议题(unobstrusive issue,人们只能通过媒介了解的议题)。而大量的案例表明,对于隐性议题,新闻报道会产生很强的议程设置作用,而对于显性议题,新闻报道则没有这种作用。
议程设置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包括议题(object)和属性(attribute)议程设置两个层次。多数的议程设置的研究单位通常是一个公众议题,并且进行分析的基础议题对象(object)——这个词与社会心理学家所使用的态度对象(attitude object)一词同义——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大众传媒的确在影响着人们想什么的问题。另外,因为同一议程中的不同议题都具有多重属性(attributes),并且这些属性也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因此诸如媒介可以影响新闻事件重要性排序的现象表明,媒介不仅能够告诉人们想什么(what to think about),而且还能告诉人们怎样想(how to think about)某些议题。
如在大选举过程中,为某一职务而竞争的候选人名单是对象议程,新闻媒介对各候选人的描述和候选人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则是属性议程。
而属性议程设置与框架理论(framing)常常联系在一上进心,他们关注的都是传播者和受众在描述新闻议题时所采取的视角。此外,通过媒介的议程设置,相应地引发公众人物和其他事物的看法,媒介在这个过程中还发挥了预示作用(priming)。大众传媒着重对某些对象及其属性的报道与受众持某种观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媒介的着重报道对公众意见的形成与表达起到了预示作用。

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魔弹效果论,魔弹论。

时间:20世纪30年代至40年。

观点:又称“皮下注射理论”。这是一种有关媒介具有强大效果的观点。它的核心内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2,有限效果论。

时间:20世纪40年代。

观点:有传播研究学者开始提出传播的“有限效果论”或“适度效果论”。这一理论认为:很多情况下,大众传播工具并不能够直接改变个人的意见、态度或行为,所以,也就不应承担犯罪或其他不良社会现象的直接责任。

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又进一步提出“固执的传播对象”的观点,认为在传播过程中受众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消极的“靶子”,而是主动的、积极的参与者。

3,适度效果论

时间: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观点: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得那么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应该从受众这个角度来衡量,并且从长期效果来衡量。

4,强大效果论。

时间:20世纪70年代后

观点:强大效果论重新强调大众传播有巨大的效果,但是与*弹论不同,强大效果论强调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而是复杂的、间接的;不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是微观的、个体的,而是宏观的、社会的。

传播效果研究的两个含义和三个层面:

1,双重含义。

①它指的是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衡量,传播效果指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②不管传播者有没有传播意图,他们所从事的传播活动总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衡量,传播效果指受传者受到了传播活动的影响,在什么方向、多大程度上加强或改变了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2,三个层面。

既体现在具体微观的传播过程中,也体现在综合宏观的社会传播过程中。

①认知层面效果:作用于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构成的变化。

②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作用于观念或价值体系,引起人们情绪或感情的变化。

③行为层面上的效果: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是一个效果的累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魔弹效果论,魔弹论。

时间:20世纪30年代至40年。

观点:又称“皮下注射理论”。这是一种有关媒介具有强大效果的观点。它的核心内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2,有限效果论。

时间:20世纪40年代。

观点:有传播研究学者开始提出传播的“有限效果论”或“适度效果论”。这一理论认为:很多情况下,大众传播工具并不能够直接改变个人的意见、态度或行为,所以,也就不应承担犯罪或其他不良社会现象的直接责任。

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又进一步提出“固执的传播对象”的观点,认为在传播过程中受众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消极的“靶子”,而是主动的、积极的参与者。

3,适度效果论

时间: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观点: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得那么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应该从受众这个角度来衡量,并且从长期效果来衡量。

4,强大效果论。

时间:20世纪70年代后

观点:强大效果论重新强调大众传播有巨大的效果,但是与*弹论不同,强大效果论强调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而是复杂的、间接的;不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是微观的、个体的,而是宏观的、社会的。

传播效果研究的两个含义和三个层面:

1,双重含义。

①它指的是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衡量,传播效果指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②不管传播者有没有传播意图,他们所从事的传播活动总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衡量,传播效果指受传者受到了传播活动的影响,在什么方向、多大程度上加强或改变了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2,三个层面。

既体现在具体微观的传播过程中,也体现在综合宏观的社会传播过程中。

①认知层面效果:作用于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构成的变化。

②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作用于观念或价值体系,引起人们情绪或感情的变化。

③行为层面上的效果: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是一个效果的累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传播效果研究

版权声明: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均为用户发布或互联网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客服人员删除。

2

精彩推荐

暂无评论

文明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