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宠网,您可以在这里系统的学习到有关宠物饲养等专业知识!
呼延文炎头像
呼延文炎

2023-08-21 02:08:24

游客

辛弃疾的词有什么特点(辛弃疾的词有什么特点和风格)

今天得宠网给各位分享辛弃疾写词什么特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辛弃疾的词有什么特点(辛弃疾的词有什么特点和风格)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辛弃疾的词有什么特点

辛弃疾的词的特点如下:

1、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

2、辛词题材宽广。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3、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如: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

扩展资料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主要成就:

1、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他的政论文与词一样,笔势磅礴,充满豪情。他能用形象的比喻,有力的证据,严密的论证,和鞭辟入理的分析,使他的文章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3、书法。辛弃疾有《去国帖》,今藏故宫博物院。其书法中锋用笔,点画规矩,书写流畅自如,于圆润爽丽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气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弃疾

辛弃疾词的风格是什么?

1、辛弃疾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 (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

2、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

如《水龙吟》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义联贯而下,在词中是很长的句子,但却是顿挫鲜明,铿锵有力。

3、辛词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

扩展资料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1]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主要成就:

1、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辛弃疾的文也颇为值得称道。他的政论文与词一样,笔势磅礴,充满豪情。后人视他为南宋时期政论文的大手笔。

3、辛弃疾有《去国帖》,今藏故宫博物院。纸本,行书十行,为酬应类信札。锋用笔,点画规矩,书写流畅自如,于圆润爽丽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气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弃疾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点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词的风格是什么?

1、辛弃疾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 (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

2、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

如《水龙吟》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义联贯而下,在词中是很长的句子,但却是顿挫鲜明,铿锵有力。

3、辛词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

扩展资料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1]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主要成就:

1、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辛弃疾的文也颇为值得称道。他的政论文与词一样,笔势磅礴,充满豪情。后人视他为南宋时期政论文的大手笔。

3、辛弃疾有《去国帖》,今藏故宫博物院。纸本,行书十行,为酬应类信札。锋用笔,点画规矩,书写流畅自如,于圆润爽丽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气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弃疾

辛弃疾诗词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发扬苏轼豪放风格,作品内容更加广阔,后人并称“苏辛”。

辛弃疾出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十年,那时济南已经被金朝占领了12个年头。由于父亲去世得早,辛弃疾是由祖父抚养**的。深受祖父的影响,辛弃疾自幼就立志抗金复国,并进行了切实的行动。

金的残酷统治,使北方人民纷纷举起义旗。久怀复国壮志的辛弃疾也组织两千多人揭竿而起,后来加入了耿京的义军,并在军中担任掌书记。

义军的一个头领张安国在辛弃疾前往南方和南宋政权联系时,杀害了义军首领耿京,并投降了金朝。闻此消息,辛弃疾决心捉拿张安国,他率领50人,骑马深入敌后,在5万人的军营中活捉了叛徒张安国,并率领反正的士卒,击退追赶的金兵,日夜兼程,进入南宋境内。这一事件,轰动了朝廷上下,鼓舞了民心士气,博得了爱国人士的称赞。

不过,南宋统治者只求偏安一隅,根本不愿接受辛弃疾等主战派的意见,因此,辛弃疾回归南宋后并未被重用,只被授予一个闲职。但是辛弃疾十分关心国家的命运,一直注视着时局的发展。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具体分析了宋金对峙形势,就抗金复国的战略部署,写成著名的《御戒十论》进奏孝宗赵容。由于主和派在朝廷掌权,《十论》并未被孝宗采纳。

现实的挫折未能使辛弃疾放弃恢复中原的理想。他后来又写成《九议》送给主战的右丞相虞允文。但是南宋**在投降派把持下,辛弃疾的积极进取的战斗纲领一再受到冷落。

辛弃疾在南宋朝廷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后罢官在江西上饶长期闲居。

任职地方的辛弃疾办事果敢,刚正不阿,得到百姓和一些正直的人的赞赏,但也引起一些官僚顽固派的嫉恨和反对。在浮浮沉沉的仕途中,辛弃疾被接二连三地降职罢官。民族和国家的兴亡,总在拨动他的心弦。在沉重的压力下,他使用“词”来作武器,抒发心声。

辛弃疾的词以爱国**为基调,充满着战斗精神。在词中,他强烈要求恢复国家统一,揭露批判了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投降误国的嘴脸,他还热情歌颂抗战派人物和人民的抗金斗争。在闲暇生活中,他还抒写了有志无成的苦闷,以及农村动人的风光。

辛弃疾现存词620多首,数量上超过了他的前辈和同时代的作家;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取得十分杰出的成就。代表作有《永遇乐》(千古江山)、《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等,并有《稼轩长短句》存世。

1203年,辛弃疾64岁的时候,传来了朝廷起用的任命。因为现实的形势迫使南宋需要采取北伐的政策,所以才起用了一直坚持抗金的辛弃疾。

辛弃疾先后任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积极筹备北伐。为了掌握敌情,他多次派人去金侦察,并把搜集来的情况汇集记录,以作日后北伐之用;但是由于与当权者意见不一,辛弃疾又在北伐前夕被剥夺了一切官职。严酷的现实,使辛弃疾为国献身的理想破灭了。

虽然后来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但他已重病在身,无法实现抗金复国的抱负了。1207年9月,辛弃疾悲愤地“大呼杀贼数十”,凄然地离开了人世。

辛弃疾的代表作《稼轩长短句》又名《辛弃疾长短句》、《稼轩词》,共20卷。辛弃疾的词主要表现他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还有不能施展抱负的满腔忠愤和满怀郁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表达渴望祖国山河统一的愿望。在《满江红》中,诗人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其中就包含着对广阔中原地区的怀念:“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正是由于这种思念之情,常使作者心情激荡,“举头西北望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表达了词人提戈跃马、澄清中原的雄心。在《破阵子》中,那位“醉里挑灯看剑”的壮士,其实就是词人自己的写照,“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展现了作者当年在抗金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剖露了统一河山、立功沙场的理想抱负。

辛弃疾还表达了他对昏暗庸弱的南宋王朝的愤慨,对他们置国家于不顾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词人把破坏统一大业的主和派比做吸人鲜血的蚊子,“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比做昏暗的尘土,“俯人间,尘埃野马”;比做遮蔽光辉的浮云,“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在《摸鱼儿》中,词人则忍不住严厉地斥责他们“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警告那些势焰正炽的当权者和胡作非为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描绘江南农村的秀丽风光,表现宁静朴素的农村生活。在《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中,词人为我们展现了当时农村欢歌笑语的劳动场面。则表达了词人对官场风雨的厌恶和对自由朴素之美的向往。

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词人,在报国无路、恢复中原无望的情况下,将全部才情倾注于词,在词的题材、意境、风格、技巧上都取得了成就,是南宋最杰出的词人。

辛词向以豪放著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大多写得悲壮激昂。词中“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的报国宏愿,“马革裹尸当自誓”(《满江红·汉水东流》)的战斗誓言,都贯注着慷慨激烈的悲壮苍凉的感情,体现出豪爽的英雄本色。

辛弃疾创造了雄奇阔大和瑰丽奇伟的意境。辛弃疾的战斗经历、报国宏愿,以及过人的才识、胆略、豪气,使他在词里所表现的往往是阔大的场面、飞动的形象。比如,他写群山是“叠嶂西驰,万里回旋,众山欲东”(《沁园春·灵山齐庵赋》);写江潮是“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形容雪景是“千里玉鸾飞”(《水调歌头·观雪》);描绘长桥是“千丈晴虹”(《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不仅色彩鲜明,动态宛然,而且画面开阔无比。

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也使辛弃疾常驰骋在浪漫**想象中,以梦幻的形式表现对理想生活、光明世界的向往,如在他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转动的金波、重磨的飞镜、乘风升天行的神游、斫却月中桂的壮举,构成一幅奇异瑰丽的艺术境界。

在语言运用上,辛弃疾亦有着高超的能力,他打破词与诗文的界限,善于融诗文人词。如《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中“白发空垂三千丈”把李白诗用于词中,浑成自然。另外,他的词语不仅豪放,而且语言或慷慨,或清丽,或委婉,风格多样,不拘于一体一式。

辛词中用赋体叙事或直抒其情的作品不少,但更多的是熔描写、叙事、抒情为一炉,纵横挥洒,笔墨飞舞,充分显示出笔力跌宕不羁的特点。然而,遭忌受谗的孤危地位,又常使他满腔愤郁不能尽情吐诉,只能隐约其辞,曲折而言,采用比兴手法,于芳菲凄婉之中,寄悲怨愤激之情。

南宋的大多数词人都受辛弃疾的影响,形成了一个贯穿整个南宋时期的辛弃疾词派。清朝陈维崧,还有近代的梁启超,也都明显受到辛弃疾创作风格和爱国**的影响。

辛弃疾的词有什么特点

辛弃疾的词的特点如下:

1、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

2、辛词题材宽广。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3、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如: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

扩展资料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主要成就:

1、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他的政论文与词一样,笔势磅礴,充满豪情。他能用形象的比喻,有力的证据,严密的论证,和鞭辟入理的分析,使他的文章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3、书法。辛弃疾有《去国帖》,今藏故宫博物院。其书法中锋用笔,点画规矩,书写流畅自如,于圆润爽丽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气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弃疾

版权声明: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均为用户发布或互联网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客服人员删除。

1

精彩推荐

暂无评论

文明用语